[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興辦托育服務,顯然已被國家視為現階段“提振生育率”的重要手段。

政府工作報告重申對托育政策支持,托育市場迎來新變局?

2019-03-07 10:07:39發(fā)布     來源:多知網    作者:馮瑋  

  文|馮瑋

  昨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關于政府工作的報告中專門提到“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托育服務機構,多渠道擴大學前教育供給”。

  李克強總理指出:嬰幼兒照護事關千家萬戶,要針對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后的新情況,加快發(fā)展多種形式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托育服務機構,加強兒童安全保障。

  此前,據國家統計局發(fā)布的2018年全年中國人口數據,2018全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94‰,作為二胎開放政策的第三年,雖然這個數據仍維持在1500萬人以上的水平,但與2017年的1723萬出生人口相比,已有較為明顯的下降。

  興辦托育服務,顯然已被國家視為現階段“提振生育率”的重要手段。過去的三年中,托育市場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又將迎來哪些機遇?

     政策導向:從上至下愈發(fā)完善

  2017年10月,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取得“新進展”的7項民生要求中,“幼有所育”被擺在首要位置。作為補齊民生短板的重要內容,國家著力強調要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等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

  2018年3月,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總理在對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議中專門提到:“要多渠道增加學前教育資源供給,運用互聯網等信息化手段,加強對兒童托育全過程監(jiān)管,一定要讓家長放心安心。”

  其中,“多渠道”、“互聯網信息化”、“全程監(jiān)督”等成為關鍵詞。

  2018年4月,上海市在全國率先出臺”1+2”文件,即:《關于促進和加強本市3歲以下幼兒托育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上海市3歲以下幼兒托育機構管理暫行辦法》,《上海市3歲以下托兒托育機構設置標準(試行)》。

  作為全國出臺指導意見及標準的第一個城市,”1+2”文件強調:政府引導,家庭為主,多方參與;鼓勵社會組織、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或個人舉辦;面向3歲以下幼兒,尤其是2—3歲幼兒實施保育為主、教養(yǎng)融合的幼兒照護的全日制、半日制或計時制機構。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1+2”文件在多層面為托育市場帶來了新嘗試,例如:

  上海各區(qū)托育服務指導中心向各機構的管理人員、一線員工進行培訓和實地指導,以《告知書》為最終“通行證”;上海市在營業(yè)執(zhí)照內容選項中添加了托育服務、半日托、全日托等內容,這也是全國唯一一座城市在工商層面對托育服務機構的認可;上海市直接明確由市教委負責,并且專門成立托幼處,對學前教育0-6歲的教育服務進行統一管理。

  以上海為參考,多地相關政策陸續(xù)出臺。

  2018年12月,四川省出臺《關于加快發(fā)展3歲以下嬰幼兒托育服務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

  2019年1月中旬,湖北省育嬰行業(yè)協會、湖北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培訓中心、湖北省兒童中心等相關組織聯合多家托育早教機構共同啟動《嬰幼兒日間照料托育機構服務規(guī)范》地方標準的制定工作。

  至此,全國多地已釋放出積極信號:

  1、從上至下多部門、跨部門合作,聯手大力管控市場;

  2、鼓勵并支持社會力量參與;

  3、依據機構性質不同,將有不同的市場定價及補貼政策;

  4、幼托從業(yè)人員資質將層層把關;

  5、機構監(jiān)控全面覆蓋,影像資料需完整、長期保存。

    托育市場之“變”

  三年間,托育市場經歷了從混亂無序向標準化、高質化發(fā)展的自我迭代。

  市場早期:多種模式并存,魚龍混雜。

  此前,托育機構的主要形態(tài)多為“小作坊”和附屬于幼兒園或早教機構的體系內,其中比較典型的如:

  私人幼托班,普遍布局在居民樓內,雖滿足了接送距離問題,但專業(yè)度、服務標準、安全系數以及教研體系都十分欠缺;幼兒園托班,管理體系相對成熟,但招生月齡普遍限制在2周歲之后,由于兒童年齡不同,也就存在教學、日常服務的脫軌現象;附屬于早教中心的托班,服務對象一般是早教中心已有的客戶,基本能滿足到客戶的需求,但在場地設置和服務的細節(jié)來看,無法在專業(yè)上做到精準細分。

  市場迭代:大品牌&成熟模式入局。

  近兩年,隨著政策不斷深入和資本扶持,幼兒托育市場也開始走向更多元、規(guī)范的狀態(tài),比較典型的如:

  早教中心單獨開辟幼托業(yè)務,從附屬于早教中心的托班中孵化而來,相對更加獨立,擁有專業(yè)的托育環(huán)境和教師,市面上已有部分早教機構獨立開辟子品牌專注托育服務,如運動寶貝、凱瑞寶貝等;專業(yè)托育機構,包含全日托及半日托,將早教內容融合到日常托育中,客單價較高,大多仍處于早期摸索階段,如MoreCare;教育企業(yè)內部擴展業(yè)務,一些教育機構在近兩年向托育方向發(fā)展,如新通推出初本幼園,也涵蓋低幼業(yè)務;跨行而來從業(yè)者,由攜程聯合創(chuàng)始人梁建章、大魚自助游創(chuàng)始人姚娜共同創(chuàng)辦的社區(qū)共享育兒平臺“摩爾媽媽”此前已進入公眾視野。

  市場準入門檻提升。

  隨著政策不斷細化,托育機構需要具備的資質也愈發(fā)細化,直接導致市場準入門檻被抬高,幼托機構需滿足消防、衛(wèi)生、教育、市場監(jiān)管等多部門對辦學產地、辦學資質、辦學條件的各方面要求,具體要求如:

  選址方面,要滿足環(huán)境,地質、避開不安全地帶,托育機構建筑面積不應低于360㎡,且幼兒人均建筑面積不低于8㎡;

  人員方面,托育機構應當配備育嬰員、保健員、保育員、營養(yǎng)員、財會人員、保安員等從業(yè)人員,且對應人員應保證具有相關資質;

  安全方面,托育機構應落實人防、技防和物防等基本建設要求,實現監(jiān)控全覆蓋,報警系統確保24小時設防,并同區(qū)域報警中心聯網。

     現階段問題

  對于尚未得到認證的機構來說,先努力做到合規(guī),顯然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務,除此之外,市場上也還有許多需要面對的問題。

  師資嚴重不足:目前國內幼師主要來自師專和師大,其學前教育專業(yè)主要面向幼兒園教師方向,較少涉及到0-3歲兒童,對口師資缺口較大。

  教學理念誤讀:市面大多機構按照幼兒園的運營思路去管理0-3歲兒童,以整齊劃一為綱,忽略甚至誤讀早期教育理念。

  監(jiān)管存在漏洞:由于整個行業(yè)缺乏標準化機制,使得園區(qū)的監(jiān)管包含如軟硬件設施及教職工人員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漏洞。

  多地政策能夠快速出臺,證明幼托市場已開始進入爆發(fā)階段,此次李克強總理的再次強調也為這個賽道指明了方向,同時,也必須認識到,托育市場在迎來成熟期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