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協議班貢獻了中公營收的7成左右。
多知網10月14日消息,近日,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上向中公教育提問:“公司之前發(fā)公告說取消下架退費班為什么現在市面上還有全退費班,是不是欺詐隱瞞投資者?”
對此,中公教育回應稱,目前公司根據經營情況調整了課程產品結構,大幅降低或取消高收高退的協議班型,但并未取消所有的協議班。
去年年底,中公教育方面便對外表示,正逐步優(yōu)化和調整產品結構,當時,其協議班的“全收全退”課程正在下架中。
中公對協議班收入拆分為不可退費部分確認的收入及人數、筆試通過不退費部分確認的收入及人數、筆試不通過不退費部分確認的收入及人數、面試通過確認的收入及人數。近年來,協議班產品是對中公收入貢獻較大的課程產品模式,近年來協議班貢獻了中公營收的7成左右。
根據2018年的中公重組報告書,2015-2017年,中公協議班收入分別占面授營收的57.92%、59.02%、73.75%;在2019財年的業(yè)績說明會上,中公董事會秘書兼副總經理桂紅植表示,當時公司協議班收入占比達70%以上;2021年度,中公實現營收69.12億元,其中,協議班收入51.52億元,占總營收的74.54%。
中公提到,2021年退費率明顯上升,這與近兩年受市場環(huán)境和市場競爭壓力的雙重影響有關。中公推出的協議班高退費班次占比有所上升,在招錄人數沒有明顯增加的情況下,通過率提升難度加大從而導致退費增加。
對此,中公在2021年年報中透露了今年重點經營計劃,其中便包括優(yōu)化產品結構,突出質量與效益。中公表示,去年受市場競爭加劇影響,為了穩(wěn)定市場占有率,同時兼顧新建渠道網點培育期市場擴張策略影響,中公產品結構失衡。今年,中公將及時優(yōu)化產品結構,降低協議班高退費班次占比,并圍繞市場和學員需求,在課程產品質量和服務模式等環(huán)節(jié)進行打磨創(chuàng)新,提高經營效益,促進后疫情時代業(yè)務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