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單分為“自然科學素養(yǎng)類”“人文綜合素養(yǎng)類”“藝術體育類”三類。

教育部公布2020-2021學年中小學生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要求堅持公益性、零收費

2020-08-20 18:10:12發(fā)布     來源:多知網    作者:Tunny  

  多知網8月20日消息,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0-2021學年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名單分為“自然科學素養(yǎng)類”“人文綜合素養(yǎng)類”“藝術體育類”三類,共有“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等35項競賽進入名單。

  據介紹,此次名單的公布是根據《關于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試行)》精神,由主辦單位自主申報,經教育部組織專家進行評審、公示和復核等程序后最終確定。所有進入名單的競賽必須堅持公益性,不得以盈利為目的,堅決做到“零收費”。競賽的舉辦時間原則上為2021年8月前,人員聚集的競賽具體舉辦時,主辦單位須報舉辦地疫情防控部門同意。

  教育部要求,各地要按照《關于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試行)》和《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進一步規(guī)范競賽管理工作,對名單內的競賽加強監(jiān)管,對名單外的違規(guī)競賽嚴肅查處,切實發(fā)揮辦賽對促進發(fā)展素質教育的導向作用,維護良好育人環(huán)境。

  就在今年7月,教育部辦公廳曾發(fā)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系統(tǒng)性地對全國性競賽活動作出以下幾條要求:

  一、嚴格競賽評審。各競賽主辦單位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全面開展一次自查,對以往獲獎項目的真實性、獨創(chuàng)性進行復核。在復核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評審辦法、評審標準,健全異議處理機制、監(jiān)督機制等,對申請參評的競賽項目嚴格把關,特別是加強資格能力審查,實施全程跟蹤,堅決避免參賽項目明顯不符合學生認知能力現象的發(fā)生,堅決防止由家長或其他人代勞等參賽造假行為。

  二、嚴禁競賽違規(guī)收費。各競賽主辦單位舉辦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必須堅持公益性,不得以盈利為目的。競賽主辦方、承辦方不得向學生、學校收取任何費用,堅決做到“零收費”;不得通過面向參賽學生組織培訓、冬令營、夏令營等方式,變相收取費用;不得推銷或與一些公司掛鉤變相推銷資料、書籍、商品等;不得借競賽之名開展等級考試違規(guī)收取費用。

  三、任何競賽獎項均不作為基礎教育階段招生入學加分依據。各地要繼續(xù)嚴格落實義務教育(幼升小、小升初)免試就近入學政策,不得將任何競賽獎項作為升學依據。要嚴格落實《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荚囌猩贫雀母锏闹笇б庖姟?教基二〔2016〕4號)要求,繼續(xù)對本地區(qū)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中考)加分項目進行清理和規(guī)范,嚴禁將各類競賽獲獎情況作為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中考)加分依據,相關特長和表現等計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

  四、嚴肅查處違規(guī)競賽。教育部將進一步加強對審核通過的競賽的管理,嚴肅查處競賽中出現的違法違規(guī)行為,情節(jié)嚴重或者經警告、提醒仍不改正的,將從競賽名單中移除,并不再受理舉辦單位舉辦競賽的申請。各省(區(qū)、市)要加強對在省域內落地的全國性競賽的管理,一旦發(fā)現存在違法違規(guī)行為,要立即查處,并反饋教育部作進一步處理;同時,加強對省級競賽的管理,防止其出現違法違規(guī)行為。

  五、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各地各學校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進一步完善師德違規(guī)問題報告機制,加強對師德問題查處的監(jiān)督和指導能力。各地各學校一經發(fā)現教師或其他人員存在讓他人在未參加研究的成果上署名,代寫論文或者代為進行創(chuàng)作、研究,為子女或他人參加評獎提供條件或者支持等違反師德師風或學術不端的行為,要嚴格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的通知》、《教育部等七部門印發(fā)〈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的通知》(教師〔2019〕10號)、《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40號)等有關要求,依法依規(guī)進行嚴肅查處,堅決禁止違背學術誠信要求的行為。

  六、嚴格管理中小學校組織參賽行為。各地要加強對競賽管理政策的宣傳,讓中小學師生和家長充分了解掌握全國和本省份競賽名單。嚴禁各中小學校、各類教育機構組織承辦或組織中小學生參加名單之外的競賽活動。引導中小學師生和家長主動抵制名單外的違規(guī)競賽活動,發(fā)現線索及時向相關部門投訴舉報,共同維護良好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