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沉浸式虛實融合教育帶來的是更為具象化的學習體驗感升級。
來源|多知網
作者|張心笛
圖片來源|Pexels
聚焦于智慧教育方向,華為、騰訊、阿里的先后布局,正在以互聯網科技公司的跨界為教育行業(yè)注入新的血液。
日前,聯想在其發(fā)布的《智慧山河》全新品牌視頻中,全面展示了在智慧教育、智慧農業(y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領域的發(fā)展和布局。
事實上,在智慧教育領域中,聯想并非后來者。
過去30年的智慧教育探索中,聯想已先后服務了中國20萬所學校,擁有覆蓋全國的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服務網點超過2600個,覆蓋1-6線城市。
隨著智慧教育產品的迭代,“AI”、“智能”技術正在為學校教育教學帶來更多元化的可能性。
01
“虛實融合的未來教育形態(tài)”
在聯想《智慧山河》品牌視頻的開篇,就勾勒著這樣一幅畫面——
“黃河岸邊有座書院,以培養(yǎng)人才遠近聞名,有些孩子卻被擋在對岸。如今偏遠地區(qū)的學生同樣見識遠大,學習不受圍墻所限。江東的課桌,走進河西的課堂,中國的孩子就可以看見東西的廣闊。”
從前,偏遠山區(qū)的部分孩子因為無法得到優(yōu)質教育,而終生受困于山區(qū)的一方天地。但今天,在智慧教育全面鋪開下,一塊不大不小的屏幕正在將這些孩子的視野拉向山外。
“明亮”、“清晰”、“方便”、“沒有粉塵”,是這群孩子們對這塊陌生屏幕的第一印象,而在老師用這塊屏幕上完一節(jié)課后,便被“廣闊”所替代。
孩子們眼見,隨著老師的一聲“cow”,屏幕上立刻出現一只活蹦亂跳的小牛,沉悶的黑板變得生動有趣,而屏幕背后的世界,也讓孩子們產生了巨大的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知識的邊界。
而此前成功入圍國際“教育界的奧斯卡”大獎——“重構教育獎”(Reimagine Education Awards)虛擬現實/增強現實類別的決選名單的沉浸式未來黑板HoloBoard,則在“廣闊”的基礎上,再度升級。
這一次,孩子們眼見的不再是屏幕上的一只小牛,而是一位遠在千里之外,卻又近在咫尺的名師。
不同于線上線下協同的雙師云課堂,HoloBoard做的是,真正將異地名師從線上請到“線下”。數字世界被層層疊加到現實物理世界中,身處異地的老師,通過鏡像世界技術和全息網真,被投送到一個全然陌生的教室屏幕中,栩栩如生的站在課堂上,“面對面”進行互動授課。
地理現實的限制被技術的革新打破,對于偏遠地區(qū)的學生而言,大城市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變得觸手可及。
而鏡像世界技術也不僅只帶來了全息教師,也帶來了物理世界的數字孿生體。
簡單而言,學生可以通過HoloBoard建造一個位于太空的數字孿生體,同時將自身鏡像成為孿生體中的宇航員,再以自己在現實物理世界的動作來操控屏幕里的“復制品”宇航員,實現在太空中遨游,在這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可以隨時與屏幕中的任何物體進行互動,并能夠切實感知到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
相較于以往普通的智慧大屏、智慧黑板,這塊沉浸式未來黑板,除了全息教師外,更讓孩子們驚奇的還在于裸眼全息與三維互動。
不需要額外頭戴設備支持,學生隨手撿起一個小球向屏幕拋去,當實體球擊中屏幕的一刻,虛擬小球瞬間誕生并會沿著實體球原有的運動軌跡繼續(xù)移動。而老師則可以站在屏幕后,將小球再度拋回,完成和學生的互動體驗。
虛擬與現實,自然的實現了銜接與轉換。
同時,以往走廊所展示的公告欄、黑板報,在智慧教育來臨后也已經逐步被取代,在智慧班牌出現后,走廊上的一塊小小屏幕,不僅可以實時顯示該教室的課程安排、重要通知、班級風采、值日表等,還支持NFC刷卡、面部識別考勤統計等管理功能。
對此,聯想集團副總裁,聯想研究院技術戰(zhàn)略與創(chuàng)新平臺、智慧教育產品研發(fā)平臺總經理王茜鶯曾表示,“課堂教育的未來將通過“虛實融合”帶來沉浸式的體驗變革,遵循羅杰斯和馬斯洛“人本主義”的教育思想,帶來沉浸式學習。真正以人為核心,讓技術為教育所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成長。”
02
科技創(chuàng)新所帶來的教育變革
智慧教育產品的加入,不僅改變了課堂的體驗感,同時也開始改變學校的教學模式。從私塾到智慧課堂,是傳統與現代的對比,也是傳統文明變遷至今所凝結的智慧體現。
在教育信息化2.0政策后,學校端需求的改變促使企業(yè)產品不斷更新迭代,從硬件到軟件,再到如今,軟硬件結合的一體化智慧教育解決方案已經成為趨勢。
對于已經在教育信息化領域一線探索超過30年的聯想而言,此次所勾勒的智慧教育,是基于新IT技術架構的底層支持,依托其原有的智慧終端、智慧軟件、智慧平臺等產品,融合科技創(chuàng)新的智慧通用教室、AI學科功能教室等,進一步形成智慧教學全場景融合的一體化解決方案。
一塊屏、一個平臺、四個智慧空間建設、多個智能應用終端,是聯想在智慧教育領域所提出的“1+1+4+N”戰(zhàn)略。
逐一拆解來看:
第一個1,一塊屏,即為聯想智慧大屏、智慧黑板;
第二個1,一個平臺,即為聯想智慧教育平臺;
4,即四個智慧空間建設,包含智慧通用教育、智慧功能教室、智慧校園、智慧虛擬網絡學習空間;
N,即是將無數個終端設備數據全部打通,統一管理。
將四個部分,軟硬件、虛實形態(tài)全部融合,即為此次聯想所提出的智慧教育教學全場景融合一體化解決方案。
進一步細化其背后的技術支撐,在聯想智慧教育云平臺中,基于聯想的人工智能技術,如通過文字識別技術,教師可以在試卷掃描上傳后智慧閱卷,進行錯題檢查;語音引擎則可以進行實時評測、糾音,解決英語聽說等問題。
智慧教育產品的加入,對于教師而言,更精準的教學反饋以及相比以往更簡潔的教學工具,所帶來的是教學方式的變革。
而對于學生而言,未來教育帶來的是更為具象化的學習體驗感升級。
比如,在聯想HoloTable知識森林,即聚合碎片化知識的教育知識圖譜中,通過智能設備掃描,一顆包含著不同知識點在全息屏中出現的虛擬大樹呈現在眼前,對于孩子來說,獨特又有趣的知識點學習方式能夠瞬間點燃對探索知識的欲望。
在老師端,知識森林的出現,也使得以往晦澀難懂的書面知識躍上屏幕,可以比對著虛擬實體畫面進行演示講解。
具體而言,聯想HoloTable知識森林的功能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知識森林生成、知識森林探索、互動知識學習。
首先,在生成及探索部分,老師或學生通過手機或平板攝像頭掃描課本封面,識別對應的課程,即可在全息屏中生成該門課程知識體系所對應的知識森林;其次,在生成后,系統會進入知識森林探索視圖,可以通過手勢或觸屏操作展開探索,包括知識樹林、知識樹木、知識樹枝等層級的瀏覽和探索。
而對于互動學習,在智慧教育課堂上,如果學生選擇了包含虛擬實驗內容的知識點,則會進入虛擬實驗學習視圖。
比如,在老師或學生選擇生物課程教學中的青蛙觀察解剖虛擬實驗后,全息屏會出現青蛙本體以及解剖各部位的虛擬演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互動學習。
同時,利用VR及3D技術,學生通過3D模型還可以清晰觀看到如九大行星的真實運動軌跡、心臟的動靜脈血流動等,在虛擬空間下親身體驗實驗過程中的每一個知識點。
虛擬實驗空間提升的是實驗室安全與穩(wěn)定性,直觀的虛擬互動場景,則可幫助老師最大限度讓學生快速理解知識點。
在“元宇宙”概念爆火后,如何將教育與元宇宙鏈接成為科技公司在教育領域的探索方向之一。而隨著VR、3D、全息技術的逐漸成熟,讓所有學生眼見埃及建城、手觸遠古生物正在成為可能。
科技的快速發(fā)展正在不斷革新未來教育的多元化形態(tài),而聯想的技術創(chuàng)新以及30余年教育信息化的探索,也正在用行動為教育行業(yè)描繪著一幅新畫卷。
END
本文作者:張心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