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作品的版權問題較為復雜。
多知網(wǎng)11月30日消息,最近AI繪畫刷爆朋友圈,抖音、騰訊 QQ、百度等大廠均有涉足。
“意間AI繪畫”的小程序在其官方公眾號宣稱:“小程序平臺自9月30日上線到11月12日,用戶由0增長到117萬人,其中11月11日單日用戶增加65.7萬人。”
AI 繪畫是 AIGC(AI-generated content)的一個重要落地應用,AIGC 是指通過AI技術來自動或輔助生成內容的生產方式。通過輸入指令,人類讓AI去完成冗雜的代碼、繪圖、建模等任務,從而生成內容。
大廠也在入局AI繪畫。
在今年7月的百度世界大會上,AI用時1秒就復原了《富春山居圖》殘卷,應用的正是百度開發(fā)的飛槳和文心大模型技術。
真正的轉折點是今年8月,由 AI 繪圖工具自動生成的畫作《太空歌劇院》在美國美術競賽中獲得一等獎,這跟2017 年谷歌旗下的人工智能機器人AlphaGo(阿爾法狗) 打敗圍棋高手柯潔一樣,引發(fā)了大眾高度關注與討論——AI繪畫或許已經(jīng)超越人類繪畫水平了。
當下,短視頻平臺抖音也上線了快速生成動漫形象的AI繪畫特效,用戶上傳照片或點擊屏幕便可以開始 AI 繪畫。此外,QQ 旗下QQ小世界也推出了免費AI畫畫的功能。
(圖來自意間AI繪畫)
不過,因AI繪畫技術快速發(fā)展,相關法律法規(guī)尚未健全,目前AI作品的版權問題較為復雜。
北京云嘉律師事務所副主任趙占領向多知網(wǎng)分析稱:“第一,AI繪畫看似由機器自動生成而非人類直接完成,但本質上是應用算法、規(guī)則和模板的結果,這一過程體現(xiàn)的是軟件開發(fā)者的思想與腦力勞動。使用軟件所生成的內容涉及人類思想表達,如果具有獨創(chuàng)性和可復制性,則滿足了作品“可版權性”的要求,屬于作品,受著作權法的保護。對于著作權歸屬,則要看誰是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
第二,若軟件僅由開發(fā)者自行使用,由此產生的AI作品的著作權應歸屬于開發(fā)商。若軟件已被推向市場,由廣大用戶使用,實際上可以看作是用戶委托人工智能開發(fā)團隊按照其要求,運行人工智能軟件完成其指定的作品創(chuàng),由此產生的作品實際上可歸為著作權法中的委托作品,其歸屬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過合同約定。合同未作明確約定或者沒有訂立合同的,著作權屬于受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