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老師”基于學而思網校自主研發(fā)的人工智能系統(tǒng),融合了表情識別、語音識別與測評等AI技術,可以實時識別專注度、內在情緒等,對發(fā)音、筆跡、語義等外化表現(xiàn)進行智能評測。
多知網4月28日消息,學而思網校在其“主講教師風采大賽”中引入了一位“AI老師”評委,和其他評委老師配合,對主講老師的授課技能做綜合評價,打破了此類賽事活動評委只有“人”的慣例。
“AI老師”基于學而思網校自主研發(fā)的人工智能系統(tǒng),融合了表情識別、語音識別與測評等AI技術,可以實時識別專注度、內在情緒等,對發(fā)音、筆跡、語義等外化表現(xiàn)進行智能評測。
“AI老師”被使用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下,比如在在網校的課堂教學中,“AI老師”是孩子的老師。在風采大賽中,“AI老師”是智能化、數(shù)據化的評委,能給出更客觀、更精準的評審結果。
學而思網校“AI老師”有哪些特殊技能?
學而思網校的主講老師們風格不同,教學經驗豐富,能對他們的授課能力做評審的老師,都是行業(yè)及網校內部的資深教師。這些評委老師功底深厚,對教學理念把握準確,但面對數(shù)百位不同學科的不同風格的參賽選手,如何客觀、精準、全面統(tǒng)一地進行“授課基本功底”的評判?“AI老師”為此提供了一個詳盡的答案。
借助學而思網校自主研發(fā)的圖像識別技術和表情識別技術,“AI老師”可以“看見”每一個參賽選手,對他們的“表情、衣著、坐姿、動作”等外在形態(tài)給出客觀評分。
借助語音識別與測評技術,“AI老師”可以“聽見”每一個選手,對“語音、語速、語調”進行客觀精準評分。
通過“文字識別技術”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 “AI老師”可以對板書進行精確打分。
(主講老師在聽取“AI老師”評審規(guī)則)
不僅如此,“AI老師”還能深刻洞察參賽老師和學生的情緒興奮度變化,進一步評判教師在課堂中的情緒感染力??梢哉f,參賽選手的“一舉一動”等外化行為都會被“AI老師”精確捕獲并評分,這一結果更穩(wěn)定更客觀更精準。
學而思網校師訓部負責人朱韜對此給出了一個生動的解釋:一名數(shù)學老師在講解一道相對抽象的幾何題目時,往往只是專注于知識點和題目本身的講解,容易忽略掉運用豐富的表情來帶動課堂氣氛。事實上,一名優(yōu)秀的老師,要能夠做到“內外兼修”,即運用豐富且貼切的表情幫助學生緩解緊張畏難情緒,全身心投入到課程中來,從而在愉快的氛圍中收獲知識。
于是我們引入了“AI老師”,通過識別和抓取授課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面部表情,結合后臺大數(shù)據的分析研究,從而去判斷和評價教師的授課效果,即是否成功地引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啟發(fā)了學生的思考。這些科學精準的細節(jié)評價,與評委老師們依照于評分細則中的五大維度,十六大模塊的評價標準相結合,將會給每一位參賽者更加全面和準確的指導。
學而思網校“AI老師”已全面應用于課堂教學
其實,這并不是“AI老師”首次亮相網校,除了本次大賽給參賽者進行智能化、多維度的評價外, “AI老師”早已被全面引入學而思網校在線課堂。
例如英語課堂中的“AI老師”,能讓孩子隨時隨地練習英語,并對學員發(fā)音進行智能測評;語文課中的“AI老師”,則能帶著孩子背古詩、朗誦課文、聽寫生詞等;數(shù)學課上,“AI老師”能自動批改客觀題作業(yè),讓學生的日常練習得到更快速的反饋,提高學習效率。
近期,國家信息通信國際創(chuàng)新園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陳西武、濟南高新區(qū)社會事業(yè)局副局長方奎明等一行,劍橋大學英語考評部東亞區(qū)總監(jiān)屈敏、數(shù)據主管Belinda Cerdá等攜考察團先后到訪學而思網校,與“AI老師”進行“面對面”交流。陳西武副主任與“AI老師”對話后感慨道,學而思網校的每名同學都有三位老師:主講老師、輔導老師、“AI老師”。三位老師相互配合,基本做到了貼身服務,個性化教育必將成為可能。
未來,學而思網校將繼續(xù)通過“AI老師”等人工智能技術,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降低學習的時間和經濟成本,用科技推動教育進步,賦能孩子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