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完上下兩層,感覺像體驗了一場“密室尋寶”。
文|王敏
今年上半年,多知曾多次到探月學院采訪,關注這一由北大附中學生畢業(yè)后直接創(chuàng)辦的高中段創(chuàng)新教育項目。文章發(fā)布后,很多讀者表示很感興趣,于是,多知小伙伴決定再次走進探月學院。
這一次,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所和傳統(tǒng)的學校不太一樣,反倒是更像一家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探月學院到底長什么樣!
(探月學院門口的小燈牌)
海淀黃莊地鐵站出站后步行不到10分鐘來到探月學院,一棟小樓上下兩層大概1000平的空間里可以容納80名左右的學生。2018年開始招生,現(xiàn)在探月學院內有兩屆共67名學生,其中高一31名,高二36名。據(jù)了解,今年探月學院共有200多名學生報名,報錄比大概為5:1。未來這些學生將走向國外大學,有的還可能直接創(chuàng)業(yè)。
上下二層,都有哪些空間和設施?
這是一張一層的全景圖。從學生的狀態(tài)可以看出,大家沒有固定的校服,可以選擇喜歡的衣服、配飾乃至自己喜歡的發(fā)色?!疤皆聦W院的布局可以讓學生們像貓一樣地分散在高低各處,他們可以或專注、或環(huán)顧、或忙碌、或嬉戲、或慵懶……”探月創(chuàng)始屆一位家長分享到,這似乎也確實是學生們在校時的狀態(tài)。
探月的核心教育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探月認為,“所有的教學設計都應該給學習者足夠的靈活性,讓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學習,并定制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因此,對于學科的學習,探月是通過翻轉課堂進行,課后學生線上線下相結合自學課堂內容,課上更多的時間留給老師和學生的互動。
作為學科項目的延伸,探月還為學生提供跨學科的項目制學習,通過以“社會問題”為中心的跨學科項目式教學,鼓勵學習者利用學科學習中所學到的學科知識,系統(tǒng)化解決社會實際問題,創(chuàng)造社會價值。
走進探月,大家一眼望去最先關注到的便是這個大階梯。學生的集體活動、和家長的共建會等等,都是在這個空間里進行。
大階梯前面,是一個類似披薩圖案的中心圓臺。
這天快放學時,學生們在大階梯上召開了一次共建會。在探月,每個學生都有一個自己的個人項目,學期結束時需要進行展示。有的同學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咖啡品牌,有的創(chuàng)辦了服裝工作室。共建會上,好幾個同學都走到最前面的“披薩”上,為自己的項目招攬人才。
大階梯的對面是探月藝術中心。
學生們自制的探月藝術中心指示牌。
藝術中心最奪目的要數(shù)這面充滿了人臉的墻。據(jù)說,這面墻最開始是由設計老師設計好整體版面,圈出了很多圓之后,學生們選出和自己臉型最像的圓創(chuàng)作,把自己的“肖像”留在這面墻上。
藝術中心的書桌以及學生的工作臺。
探月藝術中心的左側是創(chuàng)客空間。
書桌和工具占據(jù)了絕大多數(shù)空間。
門口“工作進行中”的指示牌給人一種“施工現(xiàn)場”的感覺。
探月藝術中心的右側,是一個小的隔音間。
里面有一個樂譜支架,這里便是學生們練琴、音樂創(chuàng)作的地方。
走過隔音間,是3間教室。紅色的數(shù)字是給這個區(qū)域的標識,同學們對于用數(shù)字命名區(qū)域的方式不太滿意,給人一種冷冰冰的感覺,于是,當天的共建會上,大家決定重新給這些區(qū)域命名。
103教室,是東方哲學教室,103數(shù)字后面的那棵樹,也是學生們自制的,上面的每一片樹葉,都是學生們親手寫上去的箴言。
在探月,東方哲學是學生們的一堂必修課。為什么要學哲學?
探月的教育目標是培養(yǎng)“內心豐盈的個體,積極行動的公民”,學生們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要能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因此“探索自我”非常重要,而提升思辨能力的哲學,便成為了這樣一個通道。
書架上有老師買的哲學相關書籍,墻上張貼著學生們自己手寫的古詩詞,教室一角擺著老師自制的周易八卦圖。所有的元素組合在一起,讓這間教室充滿了東方哲學的色彩。
教室后面的小角落是茶水間,放著一些必要的廚房設施。
樓梯拐角處,貼滿了過去一年家長共建會上,探月和家長度過的那些瞬間。
“在探月學院,家長不只是支持者,作為社區(qū)中的一員,家長們將與學生及其他社區(qū)成員一起成長?!碧皆聦W院也會為家長提供成長課程,包括家長社區(qū)活動、親子關系工作坊、親子社區(qū)活動等等。
從茶水間旁邊走上二層,是老師的辦公室,辦公室的墻上也有“不一樣的高中生活”涂鴉字樣。
探月的老師們大多都擁有光鮮的履歷,他們可能是曾經(jīng)的高考狀元,可能是國內營地倡導者,可能是蘋果公司的IT工程師,可能是曾在7年里用完了兩本護照的工科學霸。探月招聘老師絕對不限于傳統(tǒng)師范專業(yè),或者擁有豐富教學經(jīng)驗,而是面向全球、面向全行業(yè),尋找有共同價值觀和愿景的人,這樣也會為學生們的多元化發(fā)展提供更多的視角。
教師工作室的外面,是一個小茶館,平時老師和學生會來這里休息學習。
二樓除了教師工作室之外,另一個重要空間是“圖書館自習室”。
自習室里面的書桌,桌上散落著學生們的東西。這張圖里,大家應該會注意到后面那個彩色的小房間。
這個小房間只有下面半扇門是開的,上面是封閉的。據(jù)介紹,這是學習者們用來“在黑暗中對話”的空間,因為,“在黑暗中對話”,可能會更容易聽到心聲。
這是空間內部的樣子,設計者還在上方加了一個小風扇通風。
在圖書館與自習室這個“保持安靜”的場所里,還有一個需要保持“絕對安靜”的自習室。
里面也是獨立分隔開的小空間,可以讓學習者更加專注。
那些走廊、墻、門上的探月文化
在一層大廳的中央,是“探月學院能力與素養(yǎng)模型”的地貼。人們進進出出,來來回回,都可以看到這個地貼。
二層教師工作室外面的墻上,是寫有“自信、真實、搞成、格局、成長、溯源”等核心詞語的探月價值觀。
(教師辦公室的兩個會議室)
二層教師工作室內有兩個封閉的小會議室,以及教師工作室和圖書館自習室之間的三個小會議室,也是用探月價值觀來命名。
探月學院老師們研發(fā)的“素養(yǎng)教育地圖”。據(jù)了解,這份地圖目前已經(jīng)在線開售,售價59元。
圖書館外面的白板墻,主題是“下一場革命”,這是“人機互動”這門課上學生們的學習內容。
教師辦公室外面的探月社區(qū)墻,老師們在這面墻上留下了日志。
一些令人驚喜的小角落
探月希望,每一個進入探月的學生能夠“獨立思考,溫暖,敏于行動”。這些探月人的特質,也映射在探月的各個小角落里。
走廊上,學生們的感恩信件,貼滿了整個黑板。
探月藝術中心一個廢舊的紙箱里,躺著幾個學生自制的面具。
其中一個上面密密麻麻的寫滿了英文。
藝術中心的這個掛飾,是一簇學生們用棉花和顏料自制的云朵。
學生在墻壁的一角完成的藝術作品,旁邊還附上了解讀以及中英文翻譯。
創(chuàng)客空間外面和天花板連在一起的指示牌。
二樓吧臺上一排可愛的多肉。
多肉旁邊幾個迷你雕像。
疊放在一起的滑板。
學生們自制的水瓶收集箱。
已經(jīng)被吃完的糖果罐。
……
這樣值得去發(fā)現(xiàn)的小角落,還有很多很多。
走完上下兩層的空間,多知小伙伴感覺像體驗了一場“密室尋寶”,整個空間給人以未來感和前瞻性,同時又不缺乏溫暖與關懷。
探月學院創(chuàng)始人王熙喬曾說道:“探月學院命名的由來是源于對于探月精神的珍視,象征著人類對未知的探索,對夢想堅定不移的實踐。”這種“探月精神”,是每一個來到探月的人能夠真切的感受到的。(多知網(wǎng)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