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人,已把好奇與探尋的眼光聚焦于AI。
文|尚昌華
AI,已經成為一個席卷全球的熱潮話題,在教育領域,無數人也把好奇與探尋的眼光聚焦于它。如今它在教育領域實現著怎樣的作用?未來,它能夠顛覆教育模式,徹底取代教師的作用嗎?這些問題,值得每一位從業(yè)者深思。
在GES2017未來教育大會上,圍繞著“AI+教育”,中外眾多教育行業(yè)高管進行了熱烈而深入的討論。當不同國家,不同細分領域的行業(yè)高層坐而論道,談論AI時,他們談論了什么?
教育數據的采集與挖掘,現階段還做得遠遠不夠
在嘉賓們的討論中,如果要羅列出關鍵詞,那么“數據”這個詞必不可少。
在“人工智能與個性化學習”分論壇的討論中,“數據”這個詞匯出現了75次,可謂最高頻詞匯之一。對于數據的重要性與潛力,與會討論者也給予了一致肯定?!八袕臉I(yè)者都在有意無意地做同一件事情,就是盡量使教學數據結構化。”學霸君創(chuàng)始人兼首席執(zhí)行官張凱磊說道。
那么,在教育中,數據的重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嘉賓們的共識是:通過對數據的收集、挖掘與分析,可以對學習的流程進行優(yōu)化,幫助學生更好、更有效地學習。
英語流利說創(chuàng)始人王翌舉例說,目前英語流利說就是通過對用戶語流、語速的數據的收集、挖掘與分析,觀察學習者的學習活動軌跡,進而把這些數據服務于個性化學習。
論答創(chuàng)始人王楓也分享了自己公司的做法,他說,目前論答除了采集學生答題正確率與用時外,還會采集其他信息:題目的難度、區(qū)分度,背后有知識點之間的相關性、強弱度等等。這些數據再加上老師使用過程中的反饋以及一些其他信息,就更夠為學生提供一個包含各個維度數據的學習報告。
然而,“數據”也有令嘉賓們“不滿意”的地方,那就是,在數據的采集與挖掘上,現今階段做得還遠遠不夠。
IBM全球教育產業(yè)副總裁Michael D.King表示,沒有深度數據集,學生的學習未曾進行深度的數據采集和挖掘,是教育行業(yè)的一個主要挑戰(zhàn)。張凱磊則用一個比喻來形容:“整個教育行業(yè)現在還處在傳統(tǒng)醫(yī)學的階段,還沒有進入到現代醫(yī)學?,F代醫(yī)學在發(fā)現了細胞,以及開始有了驗血、核磁共振等一系列技術之后,才突飛猛進到今天的?!?/p>
這種狀況,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數據很多,但是抓取的有效信息很少?!睂W而思網??偨浝黻悓庩耪J為,這與教育行業(yè)的特點有關。教育行業(yè)雖然也擁有大量數據,但是跟其他行業(yè)相比,優(yōu)化目標不夠明確。
“互聯(lián)網行業(yè)會優(yōu)化點擊率,但是教育行業(yè),我們優(yōu)化的是學生的學習能力,可是學習能力的提升,比較難以評估。我們能拿到一些有效的數據,比如正確率、用時等,但是學生到底有沒有進步,兩次成績的差別是否受狀態(tài)影響,很難判斷。只能從短期以一個知識點的方式,判斷學生的掌握情況?!?/p>
教育行業(yè)的利用數據的難度,與行業(yè)細分領域眾多也有關系。“教育看起來是一個市場,比如說我們認為教育是一個萬億的市場,但其實教育還是要細分的?!标悓庩耪f道。K12領域不同科目的巨大差別,校外輔導與課堂學習的不同,行業(yè)集中程度低,這讓數據難以在某一個特定領域形成足夠多的密度,也讓數據的采集與挖掘利用困難重重。John J-H Kim與張凱磊認為,在未來,AI和大數據只會有少數的贏家,只有少數大公司能夠收集、使用足夠的數據。
AI之于教育,是賦能還是顛覆?
如今AI是否已經在教育行業(yè)產生巨大影響?
在這一點上,中外嘉賓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首先讓嘉賓們深有感觸的是AI帶來的效率提升。
“原來一個老師教十幾個學生可能已經是極限了,現在一個老師可以教成百上千個學生。”陳寧昱說,“雖然依然是師生互動的過程,但因為有了機器的加入,一個老師的可以同時給幾百個學生上,而且每個學生都會收到個性化反饋?!?/p>
陳寧昱還舉了另外一個例子:“一個晚上我們能收到七八千道學生提的競賽類題目問題,這類題目非常難,普通老師沒有足夠能力處理。但是通過后臺分發(fā)的數據,機器會很容易算出,然后分發(fā)給老師?!?/p>
張凱磊認為,AI可以賦能老師,讓老師成為超級教師。“老師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人,但其實還要負責批卷、找題、備課?!碑敊C器可以在這些方面給予他們幫助之后,“老師就可以回歸到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本職上?!?/p>
效率的提升,同時帶來了成本的降低,也降低了學習的門檻,讓知識變得更為易取。王翌認為,在技術賦能下基礎學習與新技能的學習,越發(fā)可及,人們可以不受地理位置、經濟能力的限制,去獲取他們所需要的知識。同時,王翌認為這種效率的提升,還有可能促進行業(yè)的良性發(fā)展?!耙恍┎涣嫉慕逃龣C構,會故意降低教育效率來增加課時,這樣就可以收取更多學費。如果AI可以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營利模式的話,會是一個令人興奮的前景?!?/p>
AI+教育的現狀與前景都足夠令人興奮,然而其是否能夠對教育行業(yè)帶來顛覆性影響?
王翌與論答創(chuàng)始人兼首席執(zhí)行官王楓對AI的前景表示樂觀。王楓認為,對于K12而言,自適應學習以及AI學習系統(tǒng)的部署對于學生和教師會變得不可或缺?!叭绻悴皇褂?,你的學習就失去了競爭力。AI其實是非常有效率的,對于提升學習的結構化而言,是非常重要的?!?/p>
然而,Area9Learining首席執(zhí)行官Ulrik Juul Christensen的回答,卻是“否”。
“AI以及機器學習對于學校結構革命性或者顛覆性的改變,我個人持比較保留的態(tài)度?!彼J為AI確實可以改變教育的某一些領域,可以把之前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一方面可以提升教育解決方案的質量,另一方面可以使內容有更高的質量,更多的更新?!暗也⒉徽J為在未來的10年,它會對于整個的教育系統(tǒng)或者學校系統(tǒng)有一個顛覆性的改變。”
另一位外籍嘉賓,也強調了AI的局限性。在Michael D.King看來,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一兩種新的工具并不足以改變整個系統(tǒng)。“我們越來越認識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各個方面、各個維度之間的關系,更多地把AI看作一種賦能輔助的工具、手段?!?/p>
那么,未來AI是否有可能代替教師的作用呢?
對于這個問題,陳寧昱的回答直白而干脆:“教育這個行業(yè)并不僅僅是說你能解題就行,或者說你能發(fā)現錯誤,這些都不是最核心的。孩子為什么有興趣?很多時候是因為老師的關注,他需要一個真人的關注,而不是一個機器的關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AI更會像給醫(yī)生提供驗血結果、CT核磁共振報告的醫(yī)療器械。”
在陳寧昱看來,至少在短期內,無論是在知識層面對具體學科的精通掌握程度上,還是在以關系為主導的輔導或授課中,AI都不能超越人類,不能代替教師的作用。
雖然對AI未來能夠對教育行業(yè)產生何種程度的改變,中外教育者有著不同的判斷,然而,無論是觀察現狀,還是分析前景,數據與AI對于教育的重要性已經贏得了廣泛共識。未來,不管AI是作為賦能工具,還是最終成為了顛覆整個教育行業(yè)的力量,也許我們都能借用谷歌在AlphaGo首戰(zhàn)告捷后的回應,說一句:不管結果如何,人類都是贏家。(多知網 尚昌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