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更名,洋蔥正式從過去的小步慢走,進化到了加速快跑。

洋蔥數學更名“洋蔥學院”,向規(guī)?;~進

2019-12-05 10:41:24發(fā)布     來源:多知網    作者:孫穎瑩  

  文|孫穎瑩

  12月4日,洋蔥數學召開發(fā)布會。宣布正式更名為“洋蔥學院”,這意味著洋蔥今后將以一個全學科、全年齡段的K12綜合品牌在在線教育賽道馳騁。

  與此同時,發(fā)布會上還公布了洋蔥學院的全新品牌視覺形象,包括LOGO和品牌IP形象。

  “我們本身定位的是人機交互,那就要堅持大眾市場,如果還盯著一小撮人,那這事兒沒法做下去?!毖笫[學院聯合創(chuàng)始人兼CEO楊臨風曾對多知表示。

  當前,洋蔥主要涉及C端和B端兩塊業(yè)務,C端業(yè)務營收大約占到公司整體業(yè)務七成以上。官方數據顯示,洋蔥現已擁有超過3000萬學生、95萬教師用戶,遍及全國2800余個區(qū)縣的19萬所中小學校。學生課程累計學習時間超過25億分鐘,累計習題練習次數超過13億次。

  伴隨著更名,洋蔥正式從過去的小步慢走,進化到了加速快跑。

  從“數學”到“學院”,向規(guī)?;l(fā)力

  洋蔥數學更名了。這個名字,洋蔥內部已經討論了一段時間。

  “大家就是集思廣益一些名字備選,然后跟用戶去做一些互動,看下學生家長都喜歡什么名字。”楊臨風曾對多知表示。

  有趣的是,洋蔥內部覺得好的名字到學生那里,發(fā)現用戶并不買賬,反而有些覺得學生不一定會喜歡的,但用戶卻很喜歡。

  顯然,學院這個名字,就是一場“火星撞地球”的相遇。

  伴隨著更名,洋蔥已經表達出了其不再是單一品牌的聲音。而這,也就成為洋蔥實現用戶規(guī)模、業(yè)務體驗自然增長的重要路徑之一。

  洋蔥也的確加速著擴科、擴年齡段之路。之所以將擴年齡段也位列在此,是因為對于楊臨風來說,即使是數學學科,在小學、初中、高中三個階段的課程體系也是完全不一樣的。(下文將統一稱為擴科)

  但“隔行如隔山”,擴科豈是易事。

  為此,洋蔥于一年半前搭建出了一個課程中臺,這個平臺總結了洋蔥內部的案例培訓、體系化的教研流程、擴科過程中的經驗教訓等等。擴科的過程可能會踩什么坑、流程怎么設定、團隊怎么搭建、周期如何安排,都可以通過這樣一個中臺,進行借鑒和復用。

  其中最為關鍵的,是洋蔥基于過去物理擴科的經驗教訓總結出了一套完整的擴科流程。楊臨風曾在采訪時對多知表示,擴科的邏輯很簡單,最核心的就是要定位清楚。

  這種定位具體包括:這個學科到底要講什么,講的難易度如何選擇?要先解決用戶哪個層面的問題?如果洋蔥介入,洋蔥能做到的差異化優(yōu)勢體現在何處?從哪個學段開始做,多長時間把這個學段覆蓋,給何種用戶去使用?

  “我們大概花了小半年的時間把這個定義想清楚。一旦定位完了,進入到量產階段我們就輕車熟路了?!睏钆R風曾表示。

  在這樣一個中臺做支撐的前提之下,洋蔥在已有的數學、物理學科的基礎上,于今年一舉推出語文、英語、化學三門學科課程,其中語文、英語都分別研發(fā)出了200部左右的視頻。

  

  這個速度對比之前平均兩個月制作一節(jié)視頻課程的速度已經有了明顯提升。但這背后,是這支團隊將近6年的準備。

 

  加速背后的堅守

  “我們從來沒覺得只能做數學這個學科,從一開始我們定的就是要做K12所有學科的所有學段?!边@是楊臨風創(chuàng)業(yè)之初就想得很明白的話。

  為了這一天,洋蔥整個公司已經暗自準備了接近6年。

  在過去的歲月里,洋蔥經歷了幾個至關重要的階段:

  其一,確定人機交互的產品形態(tài)。以數學作為切入點進行落地實踐,用了兩年的時間完成初中數學的大部分課程內容,以及背后教研體系的搭建;

  其二,驗證用戶對人機交互學習模式的需求。主要動作是補齊初中數學所有課程視頻,滿足學生用戶對于學科知識完整性的需求;

  其三,跑通商業(yè)模式。洋蔥于2017年初探商業(yè)化變現,將課程分為免費和收費兩部分,也是在這一年,洋蔥第一次迎來規(guī)?;癄I收,此后營收呈指數級增長態(tài)勢。

  這些重要的階段,都成為了洋蔥過去鑄造的內功,成為了其加速奔跑的穩(wěn)定器。

  但加速中,洋蔥也面臨保證動作不變形的問題。

  以每個知識點視頻背后的教研邏輯來看,洋蔥教研團隊會順著該知識點追溯到整個學科的源頭,梳理該知識點在章節(jié)下、學期中的位置,以及在這門學科中的位置。之后,教研團隊還會再根據該學期中這門學科各知識點的重難點程度進行拆分,拆分過程中又要確定需要講多少個視頻,每個視頻的重難點如何平衡。

  在這些步驟通通走完后,才能進入視頻制作環(huán)節(jié):寫文案、評課、把文字語言轉成圖像設計、設計分鏡。整個制作環(huán)節(jié)如同在拍攝一部微電影。

  但這遠不是結束。自課程錄制結束到推向用戶,洋蔥還有一段漫長的品控過程。

  上線之前的品控先于用戶體驗進行,所以難度也較高,主要依托的是洋蔥本身積累的經驗以及過往收集的數據,這也是洋蔥核心壁壘的體現。整個過程會細到每句話的語速、句子的主謂賓如何排序、句子的長短等等。

  上線之后的品控則主要參考兩個指標:一種是基于行為數據來判斷。例如用戶在視頻觀看過程中的反應時間、準確率、進度條拖拽等等;另一種則是基于結果來判斷,通過用戶視頻學習之后的練習答題情況進行追蹤。

 

  以學習者為本,將學習主動權給學生

  2013年底,楊臨風、朱若辰(洋蔥學院聯合創(chuàng)始人兼首席教育官)、李諾(洋蔥學院聯合創(chuàng)始人兼CTO)在其發(fā)起并運行的“陽光書屋鄉(xiāng)村信息化教育行動”公益組織之外,聯合成立了一家商業(yè)公司,即洋蔥數學,也就是今天的洋蔥學院。

  成立之前,團隊思考了兩個關鍵問題:以什么樣的形式介入?切什么學段的什么學科?

  前者的思考邏輯是:中國教育面臨的問題在不同地區(qū)都是高度統一的,要想使得大部分學生的學習取得成效,教授的方式一定要改變。硬件不是問題,關鍵是要有能支撐學生自主學習的軟件,讓他們在缺少師資的情況下也能學好。

  后者的思考邏輯是:大部分學生面對抽象難懂的數學學科都會產生較強的厭學情緒,數學學科的優(yōu)秀老師稀缺問題也更明顯。此外,在學段的選擇上,相對于小學,初中學生有一定的自驅力及掌握互聯網新設備的能力;相對于高中的明顯高考導向和應試需求,初中學生選擇洋蔥的人機交互模式會更容易;在內容上,初中這個承上啟下的階段,學科內容已經相對復雜、對學生可以構成一定的門檻,學習具備挑戰(zhàn)性。

  思考之下,洋蔥團隊得到了結論:采用人機交互,記錄下學生的學習數據和學習路徑,將學習過程量化;不依賴師資,形式設定為短視頻,做輕學習內容,將知識點碎片化、顆?;?,并將起家學科確立為初中數學。

  這個過程中,楊臨風很清楚要堅守的一點:以學生為中心,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也是在當前AI互動課風口吹起之時,楊臨風認為洋蔥的壁壘所在。

  洋蔥內部也在實踐著這一理念。

  在外在的形式上,為了更貼合學生,洋蔥的課程設計中,學生不需要約課,不需要被動聽老師講,而是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學習需求,在自己需要的時候進行自主學習;對于非會員用戶來說,體驗試聽課的門檻也很低,以洋蔥的初中數學課程為例,用戶依舊可以免費觀看一半左右的課程,包括基礎課和提高課。

  關于更深層的東西,洋蔥也在迭代。

  目前,洋蔥的產品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蜘蛛網式的學情分析,每個維度都有對應的核心素養(yǎng)和能力,學生每個知識掌握的情況都可以得到數據化的體現。細致到每個章節(jié)的課程里,學生還可以知識點需求,自主選擇想要觀看的視頻片段。此外,洋蔥早些年間成立的人工智能實驗室,也在發(fā)揮更深層次的作用。譬如,可以根據診斷出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內容推送,這點主要體現在課程視頻和習題方面。

  不過,我們也很清楚,不論是擴科、還是更名,對一個公司的發(fā)展來說,在謀求新機遇的同時也暗藏著挑戰(zhàn),甚至會令公司自身優(yōu)勢業(yè)務受到影響。堅守住內容,將內容做出自己的門檻,方可成為一家公司長久保持欣欣向榮之道。(多知網 孫穎瑩

  注:部分素材援引自多知網出版書籍《變革與新生》、即將出版書籍《培訓行業(yè)這一年2019》

  相關閱讀:

  獲3億元D輪投資,“百分百無人輔導”的洋蔥不再只做數學

  探營洋蔥數學 | 為什么說教育公司里這家具有硅谷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