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該產品自上線以來已累計服務了15余萬中小學用戶,是學而思網校轉型素質教育的標桿產品。

好未來推出“學而思博物”系列產品,助力提升中小學生科學素質

2023-06-01 17:32:30發(fā)布     來源:多知網    作者:哆啦  

  多知網6月1日消息,近日,學而思網校舉辦了“學而思博物”系列產品發(fā)布會。“學而思博物”系列產品以“博覽萬物、知行合一”為理念,以“將萬物裝進盒子送給孩子”為創(chuàng)新原點,將孩子喜愛的“自然饋贈”收藏在“家庭博物館”。

  據介紹,該產品自上線以來已累計服務了15余萬中小學用戶,是學而思網校轉型素質教育的標桿產品。

  00網校發(fā)布會圖片1.png

(從左至右:國家動物博物館館長張勁碩、中國古動物館館長王原、學而思網??偨浝砗略路啤⒅袊茖W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綜合處處長陳孝政、北京出版集團《少年科學畫報》雜志主編孫鍇)

  好未來執(zhí)行總裁位晨在發(fā)布會上介紹:“去年,在好未來成立19周年之際,我們推出了全新的‘三科’戰(zhàn)略(科教、科創(chuàng)、科普)。我們希望運用自身的教育和科技積累,在科教、科創(chuàng)、科普方面貢獻更多的社會價值,助力國家的科學教育戰(zhàn)略。”

  觀世界才能有世界觀,“學而思博物”帶孩子博覽萬物

  2500多年前,孔子說“多識草木鳥獸之名”,100年后的西方先賢亞里士多德又說“在自然萬物中總有些令人驚嘆的東西。從古至今,博物教育一直在被提倡。

  那么,博物究竟是什么?國家動物博物館館長張勁碩的總結是:“讓孩子知道萬事萬物是什么,這就是博物。”確實如此,博物學是人類與大自然打交道的一門古老學問,是連接自然學科和人文學科的橋梁,是一種認識世界的方式。通過博物學,孩子們能“博聞”,探索世間萬物,培養(yǎng)廣博的興趣愛好;能“博識”,從興趣愛好到持續(xù)探索,搭建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能“博愛”,從萬物中發(fā)現世界的美好,擁有博愛精神。

  為了更好的激發(fā)中小學生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培養(yǎng)學生科學興趣,做到學思結合、寓教于樂,學而思網校發(fā)布了三大“學而思博物”教育產品——“我的自然博物館”、“我的文史博物館”和“我的科技博物館”。

  “學而思博物”系列產品主打主題式教具盒子,將與主題相關且有趣好玩的“博物館館藏”收納于盒子中。每月一個獨立科學主題,隨教具盒子附上專家教師在線講解的科普內容,可以帶領孩子博覽萬物。

  00網校遺傳密碼圖片1.png

(“我的自然博物館”系列之《生命的遺傳密碼》)

  源于本能、基于興趣、長于積累、精于貫通,助力培養(yǎng)通識人才

  中國古動物館王原館長在此次發(fā)布會上提到:“古人云:‘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可以先把孩子們的興趣提起來,讓他們自己去主動探知。”

  這與教育部對加強中小學科學教育的要求不謀而合,我們要努力在孩子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引導孩子編織當科學家的夢想。

  那么,“學而思博物”系列是如何激發(fā)孩子的興趣的呢?產品負責人曲晟介紹該系列產品設計以“重在實踐,激發(fā)興趣”為原則,形成了三大核心亮點。

  亮點一:主題式學習,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學而思網校在產品設計之初,充分考慮了孩子還處在興趣探索階段的特點,設計了這套一年十二個盒子,每個盒子主題相互獨立,可以讓孩子們在短時間內進行更多嘗試,最終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和天賦所在。

  00昆蟲圖片1.png

(“我的自然博物館”系列之《奇妙的昆蟲之旅》)

  亮點二:實物教具盒子,推進基于探究實踐的科學教育,激發(fā)孩子學習源動力。通過探究實踐的科學教育,激發(fā)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以《奇妙的昆蟲之旅》這一主題為例,孩子們需要自己動手制作蝴蝶標本,并通過主動觀察對比一系列昆蟲標本,自主歸納出昆蟲的特征并總結定義。

  亮點三:專業(yè)有趣的內容,做到學思結合、寓教于樂。在學習中引導孩子自覺獲取科學知識、培養(yǎng)科學精神,提升科學素質。“學而思博物”系列的主講,均是有著深入科考一線的豐富經驗的專家。依托學而思近20年的教研教學沉淀,引導學生廣泛參與探究實踐,幫助孩子開啟智慧的大門。

  位晨表示,學而思網校將繼續(xù)發(fā)揮在線教育的優(yōu)勢、拓展學習空間邊界、聯動社會各界力量,用一堂堂優(yōu)質的科學教育課程,培養(yǎng)孩子的科學精神、提升科學素質、增強科技自信自立,成為學校內科學教育的有益補充。